某天澳洲的C說到,想看百年孤寂,讓我想到這一本被我擱在書櫃裏的書。忘了最初是看到哪份雜誌哪位香港作家談到這本魔幻寫實主義的書,他說很喜歡。我便買下了它的中文版本。志文出版社的出版,黑色為主調的封面,有一張顏色濃烈的圖畫,一群戴着大帽子的人,像是墨西哥人的形象,沒多少表情。買了,擱下一陣子,後來隱隱約約地讀畢,不甚讀通,一個又一個的人物,疏離感挺大,是沒有好好地讀的結果。腦子內只有微乎其微,甚至不可稱為輪廓的印象。
在書櫃裏,距那中文版本兩、三行的位置,原來還有一本英文版本。呀,對了,是在某個工作天的鬱悶中午,買下的。是一本二手書,不太簇新,卻尚可閱讀。那天早上好像發生了甚麼讓我氣上心頭的事,午飯時間趕緊走得離工作點遠遠的地方,就遇上了這本二手書。封面是故事中的家族成員,他們坐在一起,卻面面相覷,沒甚表情。憑那麼丁點記憶輪廓,覺得這封面看來更合故事了。就那麼樣便買下了。誰會在生氣時買書,還是衝動地買,那或者是挺奇怪的想法。我卻不止一次這麼幹了。然後,這英文版本擱在書櫃裏從沒被翻。
這次跟他走進書店,再去找百年孤寂,為的是給C一個小驚喜。書架上只有志文出版社的版本。心想,為甚麼呢,1984都有兩個以上的新版本了。看到封面,讓我吃了一驚,橙黃色的調子,作者的頭像,沒其他了。只得妥協。本想替C做一個書套,可惜光陰只足夠做一片略稚氣的書籤。
因着不同的事情,三度跟這本書連起虛擬的線,下一趟會有怎麼樣的故事延續?
20121029
20121015
好好記住
看畢此報道,要把它記錄在此。
http://hk.news.yahoo.com/%E8%A1%97%E7%9F%A5%E5%B7%B7%E8%81%9E-%E8%8A%B1%E8%93%AE%E6%85%A2%E4%BA%BA%E8%BF%B7-211612126.html
有很多牽動心頭的句語。
http://hk.news.yahoo.com/%E8%A1%97%E7%9F%A5%E5%B7%B7%E8%81%9E-%E8%8A%B1%E8%93%AE%E6%85%A2%E4%BA%BA%E8%BF%B7-211612126.html
有很多牽動心頭的句語。
- 相信城鄉能夠共生的信心
- 當所有人都追求極度、快速的東西,便會有更多人回到土地上或生活的層面去想,什麼東西能帶給他生命的平靜?快樂的來源是什麼?快樂應該是從生活的細節來,你是否吃對了食物?是否有良好的心靈狀態?足夠的休息?
- 土地不是我們擁有的,我們從自然中借用,應該與各種生命好好共處。
- 農業非工作 是生活形態
- 沒有人計較幫忙多少,誰有空誰需要幫忙就去。
- 生活中,其實要學會『捨』,當餐廳佔去我太多時間,我便不能抽空去做我想做的事,不能好好與客人溝通。
20120924
20120923
假日午後
坐在爸媽的牀上,攤開副刊,盤腿低頭細讀。那是旅遊的版面,介紹日本的小島,鄉土味與藝術融合。看到很多有趣的木頭手推車,有貓咪、船、貨車的模樣。那是藝術家為村民製造的,幫忙運送東西上山下山。還有許許多多融入社區的藝術品。
抬頭,正在想自己渴望的生活方式到底是啥樣子的,才留意到窗外下起小雨。雨線靜悄悄地落下,灰白的雲慢慢靠攏。樓下的一戶人家伸手把窗戶關起,我卻沒有意欲關上,只在看雨絲。輕巧的一聲雷,鳥兒在回應,雨絲變綿密了,卻仍然低低沙語。我走下牀,到鄰房拿紙筆,突然很想寫字。電話叮咚叫,朋友留下訊息,着大家到日本網站點擊,反對買島。我放下電話,回到爸媽的牀上,側身趟下,寫起字來。吹來了濕潤的微風,報紙的頁翻了,雨聲叮咚叮咚。
抬頭,正在想自己渴望的生活方式到底是啥樣子的,才留意到窗外下起小雨。雨線靜悄悄地落下,灰白的雲慢慢靠攏。樓下的一戶人家伸手把窗戶關起,我卻沒有意欲關上,只在看雨絲。輕巧的一聲雷,鳥兒在回應,雨絲變綿密了,卻仍然低低沙語。我走下牀,到鄰房拿紙筆,突然很想寫字。電話叮咚叫,朋友留下訊息,着大家到日本網站點擊,反對買島。我放下電話,回到爸媽的牀上,側身趟下,寫起字來。吹來了濕潤的微風,報紙的頁翻了,雨聲叮咚叮咚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